一、“1+X”證書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的內涵
“1+X”證書是中職、高職、技術應用型本科的肄業證書、結業證書、畢業證書縱向多層遞進學歷證書與若干個初級、中級、高級橫向多元復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組合,這些組合為學生按照個性成長、市場要求、產業企業變化特征,提供了學歷證書多層、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多元、職業方向多種的學習選擇,為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了路徑支持和方向保障。培訓評價組織作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及標準的建設主體,以市場化機制運行,既貼近產業企業發展需求,又貼近學生發展需求,保證了“X”證書與產業企業的聯系和產業企業對“X”證書的認同,促進了學生個性成長和技術技能的生成。以社會需求、企業崗位(群)需求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為依據開發“X”證書,保證了學生獲取“X”證書形成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職業素養、職業能力更加契合時代特征,與不確定性、復雜化和差異化的產業企業對接。“1”和“X”的銜接融通、若干個“1”和“X”的組合,既夯實了“1”證書的基礎,提升“1”證書的內涵和價值,又保證了“X”證書目標實現,形成了對原有同一專業知識、素養、能力的超越,培養了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1+X”證書職業教育課程模式是實施“1+X”證書制度的基礎。“1+X”證書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界定為:以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為指引,以“社會需求、企業崗位(群)需求為導向,以國家職業標準、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為依據,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思想為指導,以“書證融通”為課程開發路徑,為“1+X”證書特別設計的具有特定育人功能的課程結構。
二、“1+X”證書課程開發原則與思路
所謂“1+X”證書課程就是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課程與學歷證書教育課程相融通的課程。宏觀層面,“1+X”證書課程是獲得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目標組織起來的課程統稱。微觀層面,它是學歷證書某專業課程體系中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規定的某一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緊密聯系、直接對應的一門或一組課程。它是以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主線進行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組合的課程,是“書證融通”的載體。
(一)“1+X”證書課程開發原則
1.開放性原則
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是立體全面的,不僅是同一職業的不同等級能力的培養,而且跨越了職業。“1+X”證書課程內容選擇是開放的,具有廣闊的課程空間,橫向可以深化同一專業課程內容,甚至可以選擇不同專業的課程;縱向可以選擇高一級職業教育的學歷證書教育課程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課程,還可以選擇社會性機構、行業企業開發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培訓課程。同時培訓評價組織開發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課程是開放的,要有靈活的調適機制,要不斷依據市場需求、產業企業的發展變化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調整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開放性保障了“1+X”證書課程豐富性、靈活性和前瞻性。
2.優化性原則
“1+X”證書課程是動態不斷發展的。要確定好“1”和“X”課程間的邏輯關系和結構關系,合理調整優化,找到課程之間比例平衡點,總體規劃、協調發展,比如對“1”課程進行全方位梳理,消除冗余,精簡課程內容,優先選擇對學生職業生涯和終生發展具有普遍意義和價值的課程內容。
3.包容性原則
學歷證書教育課程內涵和標準應該高于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課程的內涵和標準,兩者是包容關系。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課程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是從事某一工作崗位的最低能力要求,是構建“1+X”證書課程的基礎。學歷證書教育課程不僅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而且還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和綜合素質。“1+X”證書課程不僅培養學生掌握完成某一工作的程序、技術技能和基本方法,還培養學生對生產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質疑和總結的能力。只有按照高于職業能力標準的要求去確定課程標準,職業教育才能獲得相對獨立性,才能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二)“1+X”證書課程開發思路
以“書證融通”為依據建立“1+X”證書課程開發的思路。學歷證書教育課程開發思路:面向工作崗位調研—確定課程目標—制定課程標準—構建專業課程體系。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課程開發思路:面向生產過程—確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課程目標—制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構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課程。然后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課程與學歷證書教育課程融合,形成“1+X”證書課程結構,具體開發路徑如下頁圖1所示。
三、“1+X”證書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的課程結構
“1+X”證書培養的是“專業復合、素質復合、能力復合”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課程結構應當有組合、有層次、有梯度,按照“公共基礎課程+若干專業基礎課程+若干專業核心課程+若干專業拓展課程”的組合,形成“縱向層次化、橫向復合化”的課程結構,如表1所示,在這個課程結構中有5種課程組合范式。
范式一:同一專業課程組合范式通過同一專業課程組合就可以同時獲得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范式二:不同專業課程組合范式通過不同專業課程組合就可以獲得學歷證書和跨專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范式三:同一專業隨層次提高而拓展的課程組合范式隨層次提高,同一專業課程深化拓展形成系統化,培養了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實現了素質復合、能力復合。
范式四:不同專業隨層次提高而拓展的課程組合范式隨層次提高,不同專業課程深化拓展形成系統化,培養了跨專業拓展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范式五:隨職業教育層次提高而綜合的課程組合范式隨層次提高,通過不同職業教育層次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獲得更高一級職業教育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打通學生上升的通道,搭建職業教育貫通的立交橋。
四、“1+X”證書職業教育課程模式運行保障機制
(一)注重實效的師資培訓保障“1+X”證書課程模式的有效運行
實施“1+X”證書制度,必須對職業院校校級領導、二級學院(系部)管理者、一線教師進行大量培訓,才能保障推廣和實施。培訓分為行政系列和教學系列。行政系列培訓以提高學校管理者對“1+X”證書制度的認識,轉變辦學理念,制定行動策略,積極采取相應的行動。教學系列培訓以提升管理者和教師專業建設、課程開發與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改革與創新能力。
師資培訓主要是以教學系列培訓為主,分為課程開發設計和課堂教學兩個環節。培訓的主體是“1+X”證書培訓評價組織、社會性機構和行業企業。
課堂教學培訓以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培訓為主,以培訓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要求的職業技能為主線進行指導,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在課程開發設計培訓完成之后,聯系教學的實際對學員培訓三次。第一次培訓之后,培訓師跟蹤聽課,找出學員課堂教學問題和不足,與學員討論,學員提交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修改方案。完成第二次培訓之后,培訓師再根據學員課堂教學出現的問題和不足進行第三次培訓,然后提交學習報告。三次培訓完成合格后,學員作為種子教師對全省或本校的教師開展同樣標準、同樣規范、同樣要求的三次培訓,并隨后跟蹤抽查被培訓的教師完成課堂教學情況,此過程培訓評價組織全程監督。各級種子教師形成梯隊組成集團軍強有力推動“1+X”證書職業教育課程模式有效運行。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保障“1+X”證書課程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以學生為中心”的學強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自我建構知識。“以學生為中心”就是以學情為依據,以學生的成長和需求為中心,尊重學生已有的經驗、認知和能力,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互動式、參與式、體驗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習潛能,學習由被動變主動,改變學生課堂不愿意聽講的狀況。教師的作用是啟發、援助和激勵,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搬運工而是知識的啟明星。公共基礎課以問題為導向,結合課程的特點,使用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實際素材設置學習的問題,學習的問題就是為了達到學習目標需要解決的矛盾和疑難,通過設置學習的問題,構建立體、多維的學習時空,拓展學生的人文素養。專業課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依托,以項目、任務和活動為載體設置學習情境,學習情境承載著真實、過程和情感體驗,通過設置學習情境,形成非線性的學習探索空間,積累難以言表的默會知識,促進學生技術技能積累與創新。
(三)基于職業能力的學生測評保障“1+X”證書職業教育課程模式實施的效果
職業能力是學業成果的重要形式,是衡量職業教育“產出”的標志。職業能力評價有“考試”和“測評”兩種形式,職業能力考試的依據是教學標準,通過考試來評定學生對課程內容掌握的程度,以答案的對錯來評判;職業能力測評是依據職業能力標準,通過評估知識的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來評定學生技能水平的高低,沒有具體的標準答案,以合格和不合格來衡量,因此職業能力測評更適合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學生能力評價手段。
基于職業能力標準的學生測評可以分解到每一課堂或一個教學單元上進行,按知識點和技能點教學,環節完成后及時測評。在制定“1+X”證書課程標準時增加測評標準和測評方式兩個板塊,便于實施測評。測評不合格的學生再安排時間重新學習,直到合格為止,在學習過程中經評定為最高等級A+的學生可以免測評本次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在整個學習過程末,選擇若干個知識點和技能點進行職業能力測評,以完成課程的學習。及時測評,學習有目標,在測評中受到鼓勵,學生學習更加主動。
職業能力測評能夠倒逼教師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課程完成的質量,同時改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上課不愿意聽講、懼怕或敷衍考試的狀況,也避免了學生畢業時“清考”。職業能力的測評對高職百萬擴招的生源也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節選自《成人教育》2020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