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教育的百花園里,有一朵綻放的奇葩: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這是以1300所高職院校的體量,生存于中國的一種教育;這是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步發展起來的一種教育;這也是伴隨中國30多年高速發展成長起來的一種教育。這么龐大的數量規模,這么有意義的發展歷程,這么迅猛的成長速度,都在告訴世人:中國的教育能夠走向世界,能夠對世界作出貢獻的,很可能首先是中國的職業教育,尤其是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
高職教育鮮明的中國特色
可以說,中國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發源地。若以立法為標志,世界上第一個明確提出高等職業教育概念的國家,是中國。1996年頒布并實施的中國“職業教育法”第13條規定:“職業學校教育分為初等、中等、高等職業學校教育。”目前,世界上以立法形式明確認定高等職業教育并已實施的國家有兩個,一個是1996年對此予以立法規定的中國,一個是2004年對此予以立法規定的瑞士。
1978年后,中國經濟建設步入快速發展時期。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深入發展,為適應地方經濟對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緩解經濟快速發展與人才需求緊缺的矛盾,一種新型高等院校——專科層次、學制三年的職業大學應運而生,如1980年創辦的南京金陵職業大學、合肥聯合大學、武漢江漢大學、無錫職業大學等。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首次提出“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逐步建立起一個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又能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至此,高等職業教育正式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進一步指出:“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一大批具有必要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和農村急需的專門人才。”
顯見,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大成果。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出現,豐富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內涵和形式。這一伴隨經濟發展而出現的獨具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有許多耐人尋味的規律和特征,需要我們去總結和梳理。
目前,中國高等職業院校的數量從當初13所發展到今天約1300所,增長了100倍!增長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滿足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在高等職業學校設置審批權下放地方之后,更激發了地方辦學的積極性。由此,若能進一步提煉其中的經驗并升華為教育理論,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將會以其獨特的內涵與形式,自立于世界高等教育之林。
高職教育鮮明的職業特色
可以說,職業教育是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源地。盡管中國高等職業院校的前身——職業大學是在1980年左右獨立設置的,其間教育部門也有一些關于高等職業教育性質的文件表述,但其被國民教育體系正式接納,則是1995年5月的事。由原國家教委發布的《關于推動職業大學改革與建設的幾點意見》正式宣告,職業大學被承認為中國高等教育的一種辦學形式。這意味著,高等職業院校的管理一開始就是原國家教委職業教育司的職能。此后1998年至2011年,在由高等教育司管理的十幾年中,高等職業教育不僅始終是作為高等教育層次中具有強烈的“職業性、開放性、實踐性”的教育類型而得以繼續發展的,而且又獲得了傳統高等學校嚴謹規范辦學的洗禮。2011年后,高等職業教育重新歸由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管理。
建立高等職業院校的初衷,是1991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提出的“積極推進現有職業大學的改革,努力辦好一批培養技藝性強的高級操作人員的高等職業學校”,這就賦予其“大眾化、地方化、職業化”的特點。正因為如此,通過對100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100所國家骨干性高職院校的統計,發現在示范性高職院校中起碼有78所是直接由中專升上來的,還有7、8所是中專和電大合并的,也有一些是直接辦的高職院校。而在國家骨干高職院校中,則有80%以上是由中專升上來的。那么,這200所國家級的高等職業院校中,就有80%~85%是由中職“升”上來的。這意味著,高等職業院校的基因,更多的是職業教育。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